核心提示
  被腰斬
  昔日高30米、需4人環抱的銀杏樹,現在只剩下大約15米的樹幹
  還活著
  工作人員稱,銀杏樹的根系和樹皮完好,可以吸取和傳輸養分,不必擔心
  古樹告急
  安避雷針護樹
  昨日凌晨,成都多地普降暴雨,閃電雷鳴,崇州街子古鎮銀杏廣場,一棵高30米、胸徑1.1米的銀杏樹遭雷擊中腰折,15米的上段被劈成20餘截,而這棵銀杏樹是銀杏廣場的最高地標,相傳由晚唐詩人唐求親手栽種,距今已有1100年曆史。
  夜來風雨急
  “這是銀杏廣場的地標,樹齡1000多年,可惜了。”昨日中午,崇州街子古鎮銀杏廣場,70歲的孫爺爺多次搖頭嘆息。孫爺爺告訴成都商報記者,他是到古鎮度假的游客,住在古鎮附近,昨日凌晨下起了暴雨,還伴有雷電,“打雷的聲音大得很,半夜3點過,又聽到砰砰砰的響聲”。
  昨日一早,有人告訴他,凌晨“砰砰砰”的聲音,正是廣場最大一棵銀杏樹,被雷劈斷並倒地的聲音。他冒雨趕到廣場時,銀杏樹周圍已經設置了警戒線,發現昔日高30米、需4人環抱的銀杏樹,只剩下大約15米的樹幹,另外15米的樹幹被劈成20餘截,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。
  昨日中午,成都商報記者趕到現場時,銀杏樹被劈斷的部分已經被清理到另一側;而遭雷腰折的銀杏樹上,掛著“古樹名木”的牌子,記載著編號“110”等信息。
  最大的一棵
  崇州街子古鎮景區管理局景區事務管理科科長蘭鋼介紹,銀杏廣場上共有5棵古銀杏,相傳為晚唐詩人唐求親手栽種,距今已有1100年曆史。不幸的是,最大的一棵銀杏樹,於昨日凌晨被雷劈斷後,景區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,設置警戒區域,組織交警、城管疏散圍觀群眾,維持秩序。同時,上報崇州市林業和旅游發展局,按照名木古樹管理規定,在對現場進行了拍照取證和資料收集後,組織機具和人員對樹木受損現場進行了清理。
  崇州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楊成沛介紹,崇州市共有700多棵古樹名木,其中上千年的有13棵,樹齡最大的有1700多年,昨晨被雷劈的銀杏樹排名第五。
  千年銀杏被雷劈斷,楊成沛感到很惋惜,從現場回到辦公室後,他打開名木古樹的信息記錄表,將編號為“110”的銀杏樹高度數據,從“30”改成了“15”。
  為何被劈/ 樹高招雷 雨水具有導電性
  楊成沛介紹,乾木材不具有導電性,雨水具有導電性,樹木被雨水打濕後容易導電。一般來說,地處空曠且相對周圍物體來說比較高的大樹容易被雷擊中。因為發生雷電效應時,雷電由上而下,高處的樹木容易遭遇雷擊,特別是樹木上半段遭破壞的痕跡最大,嚴重時瞬間炸開。但是,雷擊後樹木的外形不盡相同,有的會被雷電燒成黑炭,有時卻看不出來任何痕跡,譬如昨日凌晨遭遇雷擊的銀杏樹,“這麼大的樹,被炸成這樣,只有雷電,山區、高地容易發生雷擊,平原發生的概率相對較小。”
  至於古樹名木如何防雷,楊成沛表示一般通過安裝避雷針來防護,但由於資金、環境等多重因素,目前崇州700多棵古樹名木中,只有很少一部分安有避雷針,下一步將爭取對更多的古樹名木安裝避雷針,特別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。
  被劈的15米/ 樹有靈性?市民紛紛撿樹皮
  “我父親90多歲了,他小時候就看到這棵樹屹立在這裡。”楊女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,她是附近住戶,晚飯後經常到廣場逛逛,大樹被雷劈斷了,他們都覺得非常可惜,還有些老年人覺得這棵大樹歷史悠久,非常有靈性,把被劈斷的小樹皮撿回家做紀念,後來景區工作人員趕到拉起警戒線,撿樹皮的人才退了出來。
  據蘭鋼介紹,昨日清晨,的確有多人過來撿,但都是很小的樹皮。上午8時到中午12時,工作人員將現場清理乾凈,對於這些被劈斷的樹幹,蘭鋼透露要妥善保管,將樹幹陰干並消毒。
  此外,預計今年年底,景區梅邑廣場新建游客中心的主體將建成,屆時正式投入使用後,會划出30到50平方米的空間,用於展覽被劈斷的樹幹,“這是古樹,有1000多年曆史,晚唐詩人唐求親自栽種,用於展覽也是為了紀念這一歷史”。
  存活的15米/ 樹還能活 安裝避雷針保護
  楊成沛說,事發後,他和其他工作人員來到現場,發現被劈斷樹幹的樹心,有些地方已經腐朽中空,最大的中空部分有20釐米左右,這讓周圍市民有些擔心,這棵銀杏樹還能否存活。
  對於市民的擔憂,楊成沛說,銀杏樹的根系和樹皮完好,可以吸取和傳輸養分,不必擔心。為了讓被劈的銀杏樹健康成長,並保護古樹名木防止再次發生意外,下一步將把樹幹頂端被撕裂的部分全部鋸掉,並計劃在銀杏廣場最高點,即最高的銀杏樹上方安裝一根避雷針,以保護廣場上的銀杏樹,對於具體的實施細節和實施時間,還有待和成都林業等部門進行商定。現場有市民稱,編號“109”的銀杏樹也曾經被雷劈斷過,所以現在是5棵樹中最矮的,不到20米高。對於市民的這種說法,景區管理局和崇州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相關人員表示,以前的確發生過此事,但是都不清楚具體的時間,楊成沛說,他工作了近10年,這期間沒有經歷過這件事。
  成都商報記者 安利平 實習生 吳家家 攝影記者 劉海韻
  樹的主人
  “一瓢詩人”
  唐求
  這棵被雷劈的銀杏樹,相傳由晚唐詩人唐求親手栽種。
  街子場外有條味江,江上有座鐵索橋,橋邊原有座“唐公祠”。祠內不供神,不供鬼,只供一尊清奇古貌的文人像,他就是“一瓢詩人”唐求。唐朝末年,唐求因看不慣世道,就選中了山清水秀的味江邊隱居。他寫詩隨心所欲,不管是長是短,都隨手記在紙上,等湊成篇了,就把一首完整的詩稿搓成紙團,像藥丸子一樣丟進一個大葫蘆瓢中。到了晚年,一天他病倒在床上,知道自己不行了,就把詩瓢抱出門扔進味江。這個詩瓢漂到新渠,被一老者撈上來,打開一看,原來是唐求的詩瓢,可惜只剩下三十多首了。消息傳開後,遠近的人們都來抄,後人編《全唐詩》時,將他的詩收了進去,“一瓢詩人”唐求的詩這才流傳下來。
  唐求詩作
  邛州水亭夜宴
  送顧非熊之官
  寂寞邛城夜,
  寒塘對庾樓。
  蜀關蟬已噪,
  秦樹葉應秋。
  道路連天遠,
  笙歌到曉愁。
  不堪分袂後,
  殘月正如鉤。  (原標題:千年銀杏遭雷劈唐代詩人一聲嘆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f12dfgxp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